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05:16:1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6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监察部


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财监[2009]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监察厅(局)、财政厅(局)、审计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纪检组(纪委)、监察局,中央纪委各派驻纪检组,监察部各派驻监察局、监察专员办公室,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中共中央纪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制定了《“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

附件:

“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举报“小金库”,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举报奖励,是指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期间,向“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举报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资产的问题,经核查属实,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举报人)给予的奖励。

第三条各级“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应当认真受理举报,建立健全相关的登记、核查、处理、督办、答复、统计和报告制度,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信地址。

第四条 举报人自愿向“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举报“小金库”违法行为,经核查属实,由“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举报时效、举报材料的详实程度、举报内容与查实内容相符程度等,按照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罚款合计金额的3%-5%,给予举报人奖励,奖励资金最高额为人民币10万元。

第五条 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奖励:

(一)举报人无法证实其真实身份的;

(二)举报内容含糊不清、缺乏事实根据的;

(三)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与“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查处“小金库”无关的;

(四)有关监督检查机关已经发现或者正在查处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奖励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同一“小金库”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先举报人。举报次序以“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受理举报的登记时间为准。

第七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用于奖励举报人的资金,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举报奖励资金的拨付,应符合财政部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举报及查处情况,确定有功举报人后,通知举报人到指定地点办理申请奖励手续,查验并留存个人身份证件或单位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登记用于领取奖励资金的银行账户,填写《举报“小金库”奖励申请表》。

联名举报同一“小金库”的,由第一署名人办理手续。

相关举报人在接到通知之日起90日内,不到指定地点办理手续,视同放弃奖励。

第九条 举报人或者联名举报的第一署名人不能亲自到“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手续的,可以委托他人代行办理。代办人代办领奖手续应当持有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以及代领人的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

举报人是单位的,可以委托本单位工作人员代行办理手续。代办人应当持委托单位的机构代码证书、授权委托书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工作证等代办手续。

第十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根据收回的《“小金库”举报奖励申请表》,按有关程序认定举报人或代领人身份、入库金额及奖励金额后,履行审批手续,按照预算和国库管理有关规定支付奖励资金。

第十一条 受理举报的机构应当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严格为其保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情况及举报内容。《“小金库”举报奖励申请表》、委托人或单位的授权委托书等办理申请手续的资料,涉及举报人信息的相关财务凭证等由“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作为密件存档。

第十二条 “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及工作人员在受理举报和支付举报奖金等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以及态度恶劣、产生不良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商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审计署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
现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
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附件1:《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发布并实施1年多来,我们收到了各方面的来信、来函,就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范围等会计处理提出了意见,对此,经研究,现对《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范围
公司(无论是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还是其他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规定的提取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关资产的损失准备。
公司应当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地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除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以及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等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外,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影响数等。
二、关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公司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下同)是否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应当按照资产的定义予以合理地确认和计量。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提取比例等由公司自行确定,但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公司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的,以及其他足以证明应收款项可能发生损失的证据和应收款项愈期5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愈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公司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不能不计提坏账准备。
公司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公司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对公司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
在“资产负债表”上,将“其他应收款”项目移至“应收账款”项目下,“应收账款净额”改为“应收款项净额”。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坏账准备”项目内,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公司除按《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应披露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等外,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分项披露如下事项:
1、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及以上的,下同),应说明计提的比例以及理由;
2、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
3、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或计提坏账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
4、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应单独披露。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公司按本规定变更相关会计政策的,应采用追溯调整法。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的公司,按本规定改为其他计提方法或仍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但改变计提比例的,此次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其后,如公司再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则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公司的短期投资期末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的,按本规定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长期投资原未计提减值准备,按本规定改为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律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
按本规定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的,其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执行。
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与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不一致的,或《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所涉及的概念未说明具体运用方法的,如公允价值等,均按相关具体会计准则执行。

附件2: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举例
例:某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月1日设立,该公司1996年至1998年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期末短期投资和存货均按成本计价,长期投资不计提减值准备。该公司从1999年1月1日起,会计政策作如下变更:
1、坏账准备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愈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注:此处规定的比例仅限于本例使用,并不意味着公司应按上述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2、期末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该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该公司有关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资料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如表(一至八表)(假设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对利润的影响不能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其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会计处理如下:
1、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资料以及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1)应收账款各年余额、账龄及应提坏账准备表(表一)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余 额 | 应提数
--------|--------------|--------------|--------------|--------------|--------------|--------------
1年以下| 800000| 40000|1000000| 50000|1500000| 75000
--------|--------------|--------------|--------------|--------------|--------------|--------------
1--2年|1200000| 120000|1200000| 120000|1500000| 150000
--------|--------------|--------------|--------------|--------------|--------------|--------------
2--3年|1000000| 300000|1500000| 450000|2300000| 690000
--------|--------------|--------------|--------------|--------------|--------------|--------------
3--4年|1500000| 750000|1800000| 900000|2700000|1350000
--------|--------------|--------------|--------------|--------------|--------------|--------------
5年以上| 500000| 500000| 600000| 600000|1000000|1000000
--------|--------------|--------------|--------------|--------------|--------------|--------------
合 计|5000000|1710000|6100000|2120000|9000000|3265000
--------------------------------------------------------------------------------------------------------
(2)改变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后的累积影响数(表二) 单位:元
----------------------------------------------------------------------------------
年 度 | 余 额 | 应提坏账 |已提坏账(注1)| 税后影响
------------|----------------|--------------|----------------|----------------
1996 | 5000000|1710000| 25000|1685000
------------|----------------|--------------|----------------|----------------
1997 | 6100000|2120000| 1715500| 404500
------------|----------------|--------------|----------------|----------------
1998 | 9000000|3265000| 2134500|1130500
------------|----------------|--------------|----------------|----------------
合 计 | — | — | — |3220000
----------------------------------------------------------------------------------
注1:第一,按5‰计提坏账准备各年坏账准备的余额为:
1996年:5000000×5‰=25000(元)
1997年:6100000×5‰=30500(元)
1998年:9000000×5‰=45000(元)
第二,已提坏账的计算
1997年已提坏账=1710000+(30500--25000)=1715500(元)
1998年已提坏账=2120000+(45000--30500)=2134500(元)
第三,税后影响的计算
1996年税后影响=1710000--25000=1685000(元)
1997年税后影响=2120000--1715500=404500(元),或=2120000--1710000--(30500--25000)=404500,或=2120000--1685000--30500=404500(元)
1998年税后影响=3265000--2134500=1130500(元),或=3265000--2120000--(45000--30500)=1130500(元),或=3265000--1685000--404500--45000=1130500(元)
(3)短期投资各年余额及市价表(表三)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成 本 | 市 价
--------|--------------|--------------|--------------|--------------|--------------|--------------
股票A| 60000| 55000| 0| 0| 80000| 72000
--------|--------------|--------------|--------------|--------------|--------------|--------------
股票B| 140000| 120000| 100000| 82000| 0| 0
--------|--------------|--------------|--------------|--------------|--------------|--------------
股票C| 50000| 52000| 0| 0| 200000| 180000
--------|--------------|--------------|--------------|--------------|--------------|--------------
股票D| 0| 0| 90000| 72000| 20000| 20000
--------|--------------|--------------|--------------|--------------|--------------|--------------
债券A| 40000| 41000| 0| 0| 0| 0
--------|--------------|--------------|--------------|--------------|--------------|--------------
合 计| 290000| 268000| 190000| 154000| 300000| 272000
--------------------------------------------------------------------------------------------------------
(4)短期投资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四)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市 价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290000| 268000| 22000| 0| 22000
------------|----------------|--------------|------------|------------|----------------
1997 | 190000| 154000| 36000| 22000| 14000
------------|----------------|--------------|------------|------------|----------------
1998 | 300000| 272000| 28000| 36000| --8000
------------|----------------|--------------|------------|------------|----------------
合 计 | 780000| 694000| | | 28000
--------------------------------------------------------------------------------------------
(5)存货各年余额及可变现净值表(表五)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余 额 | 可变现净值
--------|--------------|--------------|--------------|--------------|----------------|--------------
材料A |2000000|1900000|1600000|1200000| 2500000|2000000
--------|--------------|--------------|--------------|--------------|----------------|--------------
材料B |3000000|2500000|1800000|1400000| 2000000|1500000
--------|--------------|--------------|--------------|--------------|----------------|--------------
材料C |1000000|1100000|1000000|1300000| 2000000|2200000
--------|--------------|--------------|--------------|--------------|----------------|--------------
产品A |2000000|1500000|1600000|1400000| 1500000|1200000
--------|--------------|--------------|--------------|--------------|----------------|--------------
产品B | 0| 0|1000000| 900000| 2000000|1800000
--------|--------------|--------------|--------------|--------------|----------------|--------------
合 计 |8000000|7000000|7000000|6200000|10000000|8700000
----------------------------------------------------------------------------------------------------------
(6)存货由成本计价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后的累积影响数(表六) 单位:元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材料A | 2000000|1900000|100000| 0| 100000
------------|----------------|--------------|------------|------------|----------------
材料B | 3000000|2500000|500000| 0| 500000
------------|----------------|--------------|------------|------------|----------------
材料C | 1000000|1100000| 0| 0| 0
------------|----------------|--------------|------------|------------|----------------
产品A | 2000000|1500000|500000| 0| 500000
------------|----------------|--------------|------------|------------|----------------
产品B | 0| 0| 0| 0| 0
------------|----------------|--------------|------------|------------|----------------
1997: | | | | |
------------|----------------|--------------|------------|------------|----------------
材料A | 1600000|1200000|400000|100000| 300000
------------|----------------|--------------|------------|------------|----------------
材料B | 1800000|1400000|400000|500000| --100000
------------|----------------|--------------|------------|------------|----------------
材料C | 1000000|1300000| 0| 0| 0
------------|----------------|--------------|------------|------------|----------------
产品A | 1600000|1400000|200000|500000| --300000
------------|----------------|--------------|------------|------------|----------------
产品B | 1000000| 900000|100000| 0| 100000
------------|----------------|--------------|------------|------------|----------------
1998: | | | | |
------------|----------------|--------------|------------|------------|----------------
材料A | 2500000|20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B | 2000000|1500000|500000|400000| 100000
------------|----------------|--------------|------------|------------|----------------
材料C | 2000000|2200000| 0| 0| 0
------------|----------------|--------------|------------|------------|----------------
产品A | 1500000|1200000|300000|200000| 100000
------------|----------------|--------------|------------|------------|----------------
产品B | 2000000|1800000|200000|100000| 100000
--------------------------------------------------------------------------------------------
--------------------------------------------------------------------------------------------
年 度 | 成 本 | 可变现净值 | 预计损失 | 已提跌价 | 税后影响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材料A | — | — | — | — | 500000
------------|----------------|--------------|------------|------------|----------------
材料B | — | — | — | — | 500000
------------|----------------|--------------|------------|------------|----------------
材料C | — | — | — | — | 0
------------|----------------|--------------|------------|------------|----------------
产品A | — | — | — | — | 300000
------------|----------------|--------------|------------|------------|----------------
产品B | — | — | — | — | 200000
--------------------------------------------------------------------------------------------
(7)长期股权投资各年余额及可收回金额表(表七) 单位:元
--------------------------------------------------------------------------------------------------------------
| 1996年度 | 1997年度 | 1998年度
项 目|------------------------------|----------------------------------|--------------------------------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余 额 | 可收回金额
--------|--------------|--------------|----------------|----------------|----------------|--------------
子公司|3000000|3500000| 8200000| 9000000| 8000000|6500000
--------|--------------|--------------|----------------|----------------|----------------|--------------
联营企业|2000000|2100000| 2000000| 2200000| 2000000|2300000
--------|--------------|--------------|----------------|----------------|----------------|--------------
合 计|5000000|5600000|10200000|11200000|10000000|8800000
--------------------------------------------------------------------------------------------------------------
(8)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累积影响数(表八) 单位:元
------------------------------------------------------------------------------------------------
年 度 | 账面余额 | 可收回金额 | 预计损失 | 已提准备 | 税后影响
------------|----------------|--------------|--------------|------------|------------------
1996: | | | | |
------------|----------------|--------------|--------------|------------|------------------
子公司 | 3000000|35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100000| 0| 0 | 0
------------|----------------|--------------|--------------|------------|------------------
1997: | | | | |
------------|----------------|--------------|--------------|------------|------------------
子公司 | 8200000|9000000| 0| 0 | 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200000| 0| 0 | 0
------------|----------------|--------------|--------------|------------|------------------
1998: | | | | |
------------|----------------|--------------|--------------|------------|------------------
子公司 | 8000000|6500000|1500000| 0 |1500000
------------|----------------|--------------|--------------|------------|------------------
联营企业 | 2000000|2300000| 0| 0 | 0
------------|----------------|--------------|--------------|------------|------------------
合 计 | — | — | — | — |1500000
------------------------------------------------------------------------------------------------
2、账务处理
(1)上述各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合计=3220000+28000+1500000+1500000=6248000(元)
(2)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影响盈余公积的金额=6248000×15%=937200(元)
(3)账务处理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248000
贷:坏账准备 3220000
存货跌价准备 150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8000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50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624800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312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37200
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资 产 负 债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流动资产: | | |流动负债: | |
--------------|----------------|----------------|--------------|----------------|--------------------
货币资金 | 4500000| 4500000| 短期借款 | 6200000| 6200000
--------------|----------------|----------------|--------------|----------------|--------------------
短期投资 | 300000| 300000| 应付票据 | 2929000| 2929000
--------------|----------------|----------------|--------------|----------------|--------------------
减:短期投资 | 0| 28000|应付账款 | 5000000| 5000000
跌价准备 | | | | |
--------------|----------------|----------------|--------------|----------------|--------------------
短期投资净额 | 300000| 272000|应交税金 | 500000| 500000
--------------|----------------|----------------|--------------|----------------|--------------------
应收票据 | 5000000| 5000000|流动负债合计 |14629000| 14629000
--------------|----------------|----------------|--------------|----------------|--------------------
应收账款 | 9000000| 9000000| | |
--------------|----------------|----------------|--------------|----------------|--------------------
减:坏账准备 | 45000| 3265000|长期负债: | |
--------------|----------------|----------------|--------------|----------------|--------------------
应收账款净额 | 8955000| 5735000|长期借款 | 8000000| 8000000
--------------|----------------|----------------|--------------|----------------|--------------------
存 货 |10000000|10000000| | |
--------------|----------------|----------------|--------------|----------------|--------------------
减:存货跌价 | 0| 1500000| | |
准备 | | | | |
----------------------------------------------------------------------------------------------------------
----------------------------------------------------------------------------------------------------------
| 年 初 数 |负债和所有者 | 年 初 数
资 产 |----------------------------------| |--------------------------------------
| 调整前 | 调整后 | 权 益 | 调整前 | 调整后
--------------|----------------|----------------|--------------|----------------|--------------------
存货净额 |10000000| 8500000| | |
--------------|----------------|----------------|--------------|----------------|--------------------
流动资产合计 |28755000|24007000|长期负债合计 | 8000000| 8000000
--------------|----------------|----------------|--------------|----------------|--------------------
长期投资: | | |负债合计 |22629000| 22629000
--------------|----------------|----------------|--------------|----------------|--------------------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000|10000000| | |
--------------|----------------|----------------|--------------|----------------|--------------------
减:长期投资 | 0 | 1500000|股东权益: | |
减值准备 | | | | |
--------------|----------------|----------------|--------------|----------------|--------------------
长期投资净额 |10000000| 8500000|股 本 |14000000| 14000000
--------------|----------------|----------------|--------------|----------------|--------------------
固定资产: | | |资本公积 | 800000| 800000
--------------|----------------|----------------|--------------|----------------|--------------------
固定资产原价 |11445000|11445000|盈余公积 | 1119350| 182150
--------------|----------------|----------------|--------------|----------------|--------------------
减:累计折旧 | 2900000| 2900000|其中:公益金 | 406450| 94050
--------------|----------------|----------------|--------------|----------------|--------------------
固定资产净值 | 8545000| 9545000|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3869850
--------------|----------------|----------------|--------------|----------------|--------------------
无形资产: | | |股东权益合计 |25100000| 18852000
--------------|----------------|----------------|--------------|----------------|--------------------
无形资产 | 429000| 429000| | |
--------------|----------------|----------------|--------------|----------------|--------------------
资产总计 |47729000|41481000|负债和股东 |47729000| 41481000
| | |权益总计 | |
----------------------------------------------------------------------------------------------------------
利 润 及 利 润 分 配 表
编制单位:××公司 1999年度 单位:元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27000000 | 27000000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12000000 | 12000000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000 | 1000000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14000000 | 14000000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800000 | 800000
----------------------------------------------------------------------
----------------------------------------------------------------------
| 上 年 数
项 目 |------------------------------------------
| 调 整 前 | 调 整 后
--------------------------|--------------------|--------------------
减:存货跌价损失 | 0 | 400000
--------------------------|--------------------|--------------------
管理费用 |4300000 | 5430500
--------------------------|--------------------|--------------------
财务费用 |800000 | 800000
--------------------------|--------------------|--------------------
三、营业利润 | 9700000 | 8169500
--------------------------|--------------------|--------------------
加:投资收益 | 800000 | --692000
--------------------------|--------------------|--------------------
营业外收入 | 1000000 | 1000000
--------------------------|--------------------|--------------------
减:营业外支出 | 700000 | 700000
--------------------------|--------------------|--------------------
四、利润总额 | 10800000 | 7777500
--------------------------|--------------------|--------------------
减:所得税 | 3465000 | 3465000
--------------------------|--------------------|--------------------
五、净利润 | 7335000 | 4312500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12005000 | 9263325注2
--------------------------|--------------------|--------------------
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19340000 |13575825
--------------------------|--------------------|--------------------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733500 | 431250注3
--------------------------|--------------------|--------------------
提取法定公益金 | 366750 | 215625注3
--------------------------|--------------------|--------------------
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 18239750 |12928950
--------------------------|--------------------|--------------------
减:应付普通股股利 | 9059100 | 9059100
--------------------------|--------------------|--------------------
八、未分配利润 | 9180650 | 3869850
----------------------------------------------------------------------
注2:12005000--〔(1685000+404500)+36000+(100000+300000+500000--
100000+500000--300000+100000)〕×85%=12005000--3225500×85%=
12005000--2741675=9263325(元)
注3:73350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10%=733500--3022500
×10%=431250(元)
366750--(1130500--8000+400000+1500000)×5%=366750--3022500
×5%=215625(元)
4、附注说明
本公司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改变如下会计政策:
(1)坏账准备原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现改按账龄分析法计提,根据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情况,规定的提取比例为:愈期1年(含1年,以下类推)以内的,按其余额的5%计提;愈期1--2年的,按其余额的10%计提;逾期2--3年的,按其余额的30%计提;愈期3--4年的,按其余额的50%计提;愈期4--5年的,按其余额的80%计提;愈期5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100%计提。
(2)期末短期投资原按成本计价,现改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3)期末存货原按成本计价,现改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4)期末长期投资原不计提减值准备,现改为计提减值准备。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已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上年数栏,已按调整后的数字填列。上述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6248000元,其中,因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3220000元、短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28000元、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长期投资计价方法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为1500000元;由于会计政策变更,调减了1998年度的净利润3022500元;调减了1999年年初留存收益6248000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调减了5310800元,盈余公积调减了937200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了2741675元。



水利部审查同意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水利部


水利部审查同意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部署,经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水利部近日复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同意了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
一、西气东输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工程的建设对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东部地区能源结构调整、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西气东输管道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轮南,东至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线路全长3829公里,干线输气管径1016毫米,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工程线路较长,途经多种地貌类型,多次穿跨公路、铁路和长江、黄河、淮河等大型河流,施工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将大面积扰动地表和产生大量弃土弃渣。建设单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于防治因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态系统,保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报告书(包括新疆轮南~河南郑州站和河南郑州站~上海白鹤站两段)编制依据充分,内容全面,目标明确,资料翔实,图表规范,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方案合理,满足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可以作为下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依据。
三、同意水土保持现状分析,新疆轮南~宁夏中卫段地形平坦,包括戈壁、沙漠和绿洲,水土流失以轻度、中度风蚀为主;宁夏中卫~陕西靖边段,包括风蚀沙地、平原农地区和覆沙黄土区,属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强度以中度为主;陕西靖边~河南郑州地形起伏较大,包括黄土丘陵沟壑区、残塬沟壑区、平原阶地区和土石山区,水土流失以中度、强度水蚀为主,局部地区达到极强度;河南郑州~河南郸城段为黄河冲积平原区,水土流失以轻、中度水蚀为主;河南郸城~安徽怀远段为淮北平原区,水土流失轻微;安徽定远~江苏丹阳段为江淮丘陵岗地区,水土流失以轻度水蚀为主;江苏丹阳~上海白鹤段为江南水网区,水土流失轻微。
四、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预测,预测模型各参数取值基本合理,采用类比分析法预测弃土、弃渣流失量可行,预测结果基本可信。弃土弃渣场、交通道路和大型穿跨工程是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重点。
五、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8818.12公顷,其中项目建设区10733.06公顷,直接影响区8085.06公顷。管线所经各地防治责任范围分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488.67公顷,甘肃省4277.71公顷,宁夏回族自治区1203.37公顷,陕西省1556.53公顷,山西省1679.91公顷,河南省889.59公顷,安徽省827.67公顷,江苏省874.29公顷,上海市20.38公顷。
六、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新疆轮南~河南郑州分为风蚀防治区、水蚀风蚀交错防治区、水蚀防治区,河南郑州~上海白鹤分为黄河冲积平原防治区、淮北平原防治区、江淮丘陵岗地防治区、江南水网防治区。
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分区防治措施,方案确定的防治工程等级和典型设计可行。工程建设产生的弃土、弃渣要以工程措施防护为主,并"先拦后弃",禁止道路施工沿线随意倾倒弃渣,大型穿跨工程要做好弃渣场地比选和泥浆处理,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选择生物措施种类。
风蚀防治区内,绿洲段施工要尽量避免和减少砍伐林木,必须及时恢复农田防护林和防风林带,保证其防护功效;沙漠段施工应注意缩小扰动范围,采取沙障、林带、草带等生物固沙措施建设防风固沙工程。水蚀风蚀交错区内,风蚀沙地段管线应避免经过治理完好的固定沙地;平原区农耕地整治方案应进行比选,以恢复和提高土地质量;覆沙黄土区管沟开挖产生的弃土应就近修成水平台、水平沟或水平梯田,高陡边坡布设排水工程,管线沿黄土沟道铺设时要比选护坡、固沟、截排水和护岸工程措施,盐碱地弃土弃渣可在作业带内平覆处理。水蚀防治区内,黄土丘陵沟壑区要利用弃渣修谷坊、拦渣坝,管线通过淤地坝应尽量选择从坝肩通过;黄土残塬沟壑区要做好坡边、塬坡地截排水工程;土石山(林)区应尽量减少扰动破坏范围,封育治理;平原阶地区防治重点为阶地的开挖扰动防治及破坏农耕地的恢复。黄河冲积平原区内,黄土塬区以土地整治和植物措施为主;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拦挡等工程措施为主,综合治理;垄岗区以管线与京广铁路等交叉部位的防治为重点;风沙区以种草、植树和恢复耕地为主。淮北平原区耕作熟土较薄,在施工过程中应分层开挖,集中堆放保护。江淮丘陵岗地区,多处管线沿水库边缘布设,必须在施工前布设好挡渣墙等措施防止废弃土石渣直接入库。江南水网区的治理标准要相应提高,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要解决好浊水处理、水稻田土壤的保护,充分突出绿化、美化功能。建设单位要进一步采取临时性防护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七、基本同意水土流失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建设单位应定期向有关机构提交监测报告,承担监测任务的机构应具有相应资质。
八、原则同意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估算总投资为70156万元,其中新疆轮南~河南郑州49266万元,水土流失监测费197.55万元;河南郑州~上海白鹤20890万元,水土流失监测费166.48万元。工程建设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给予补偿。
九、建设单位应按照方案实施的进度安排落实资金、监理、管理和其它保证措施,认真做好工程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加强对承担施工任务单位的管理,严格遵守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制度,并接受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