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南京市粮食风险基金征收和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29 03:41: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4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京市粮食风险基金征收和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政府


南京市粮食风险基金征收和管理暂行办法
南京市政府



为了落实粮食风险基金来源,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搞好全市粮食供应,现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了江苏省粮食风险基金征收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1994]133号)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征收范围
(一)南京市市区境内一切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及其他企业;
(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三)个体工商业户;
(四)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各类金融单位。
二、征收标准
(一)商业、粮食、外贸、物资、工业供销和供销社等商品流通企业按上年销售收入的1‰征收,主要从事商品批发销售的企业按上年销售收入的0.5‰征收;
(二)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企业按营业收入的1.5‰征收;
(三)工业企业按上年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1‰征收;建筑安装企业按工程结算收入的1‰征收;交通、运输企业按上年运输收入的1‰征收;
(四)电力企业按上年销售收入的2‰征收;邮电企业按上年业务收入的2‰征收;房地产开发企业按上年经营收入的2‰征收;
(五)银行、信用社按上年利息收入的0.5%征收;保险部门按上年财产保险费收入的0.5%征收;信托投资公司等各类金融单位按上年业务收入的0.5%征收;
(六)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上年事业收入的2‰征收;
(七)个体工商业户按注册资本的1%征收;
(八)其他企业和私营企业征收率比照上述同类企业的征收标准执行;
(九)所有企事业单位开展附营业务取得的收入以及兴办第三产业取得的收入,均应纳入到主营业务收入中一并征收。
三、征收机关
国有企事业单位、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集体企业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由工商局负责征收。
四、征收办法
粮食风险基金采取由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主动缴款和银行委托收款(劳务)结算的方式征收,具体办法按市财政局、市人民银行制定的宁财商[1994]126号文执行。
五、免征范围及审批手续
(一)免征范围。食品公司所属承担市场物价的肉、禽、蛋经营企业;国有政策性粮油经营企业;蔬菜公司所属蔬菜经营企业;劳改、劳教、民政福利企业;其他政策性亏损企业。
(二)免征审批手续。凡属上述免征范围内的企业,以及经有权部门批准只发职工生活费的停产企业,免征粮食风险基金时,企业需提出申请,由市财政局办理审批手续。
六、基金使用范围
(一)支付市级储备粮食及其轮换所发生的费用、利息补贴和价差支出;
(二)支付为平抑粮食市场价格,以低于成本价抛售粮食所发生的价差支出;
(三)垫付按市政府规定吞吐粮食发生的费用和利息等。
七、基金的管理
(一)粮食风险基金为市政府专门基金,由市财政局负责具体管理,设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二)各征收机关在征收粮食风险基金时,使用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凭证。
(三)征收机关有权对缴纳基金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缴纳单位和缴纳人应如实提供会计报表、核算资料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和隐瞒。
八、其他
(一)缴纳粮食风险基金的财务处理办法:企业单位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事业费支出”中列支;
(二)粮食风险基金收入机关:南京市财政局
帐号:066020560013937 开户银行:市交通银行鼓楼办事处
帐号:033100801012582 开户银行:市农行湖南路分理处
帐号:04403020517253006 开户银行:市中行城北办事处
帐号:05500261801229 开户银行:市建行第一营业部
帐号:02105249-28925 开户银行:市工商银行玄武办事处
(三)市粮食风险基金征收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四)各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九、本办法从1995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关于印发南京市征集粮食风险调节基金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发[1993]135号)停止执行。



1995年4月18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管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外经贸部、交通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深圳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保
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
1995年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管理的通知》(银发〔1995〕232号文),对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报批程序、报告制度和日常监管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对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监管,现根据《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及
其他有关金融法规,制定以下补充规定,请各有关单位认真执行。
一、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对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的监督管理。各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境内投资单位(以下简称为总管理机构)应克服“重设立轻监管”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境外金融机构的管理。
总管理机构要根据境外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设立专门部门并配备充足人员力量或指定专职部门、专职岗位负责对境外金融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总管理机构应进一步理顺内部有关部门对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工作中的相互关系,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明确内部有关部门对境外金融机构的管理权限、责任,总管理机构对境外金融机构的业务授权、流动性、资产负债比例、信贷风险评级、外汇及衍生产品交易等重要业务的
具体规定。
总管理机构应在收到此文后1个月内将本单位内设的管理境外金融机构的部门的名称、职能、负责人、联系人员名单、电话及传真报送中国人民银行。
二、总管理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境外经营性金融机构内部稽核工作制度,对境外经营性金融机构的业务实施有效的内部稽核监督。
(一)申请在境外设立经营性金融机构,总管理机构应在申请报告中对拟设机构的内部稽核部门的设置和有关人员的配备作出具体安排;对已设立的境外经营性金融机构,总管理机构应根据境外经营性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设立内部稽核部门,并配备足够的稽核人员。
(二)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熟悉当地的经济金融法规,并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内金融机构内部稽核人员任职资格的规定。
(三)境外经营性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部门履行对本机构业务工作进行内部稽核的职责。总管理机构要对境外金融机构的内部稽核程序、稽核频率、稽核报告的报送、稽核结果的处理等做出具体规定,该规定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三、总管理机构应进一步完善报表报送制度,并按下列要求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一)对设在境外的银行分行、附属行、持股25%以上的银行及取得当地银行执照的机构,其总管理机构以机构或国别(地区)为单位,按月报送境外机构的业务基本情况报表;按季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综合监控比例报表及对最大10家客户贷款状况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除按机构或国别(地区)为单位报送外,还应按总管理机构为单位汇总上报(报表格式附后);年中和年末除报送上述报表外还须按《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报送半年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
综合监控比例报表中的资本充足率,以上报当地金融管理当局的要求填制,当地金融管理当局对资本充足率没有上报要求的,以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予以编制。
(二)对设在境外的保险公司分公司、附属公司、合资公司及其他经营保险中介业务的机构,其境内投资单位以机构或国别(地区)为单位,按月报送境外保险机构的业务统计报表;年中和年末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半年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
半年和年度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人员变动情况、业务承保理赔和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资金运用主要形式及金额情况。
(三)对境内金融机构的境外代表处及其他金融机构,其境内投资单位应按《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四)以上报表填制以人民币元为单位,汇率按汇总日期的有关汇率确定。
(五)凡境外中资金融机构向其总管理机构、当地金融管理当局上报的报表资料,以及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均需报中国人民银行。
(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保集团及其他在京总管理机构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报表,其他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行报送报表,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行上报总行。月报表、季报表分别在月后25日、30日内报送,半年工作
报告应在本年度7月31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应在第二年度3月31日前报送。
(七)总管理机构应自1996年10月开始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报表。
四、境外中资金融机构有下列变更事项的,总管理机构应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办理:
(一)增减资本金,调整股权结构及股本方式,转让股权;
(二)机构升格,撤销或合并;
(三)修改章程;
五、境外中资金融机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代表、代表等主要负责人的变更,总管理机构应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任职资格审查,审查同意后,总管理机构方可办理任免手续。
六、境外中资金融机构营业地址变更及机构名称更改应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附件1:境外金融机构(银行)业务基本情况报表

报告期:
单位:人民币元
---------------------------------------------------------
|序 |银行|资产|负债|实收|本期利润|存款|贷款|出口|出口|信用证|进口开证|担保|外汇投资|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号 |名称|总额|总额|资本|(亏损)|余额|余额|议付|托收|通知 | 金额 |金额| 金额 |币种|折合率|
|--|--|--|--|--|----|--|--|--|--|---|----|--|----|------|
| 1|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附件2:境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报告期:
单位:人民币元
--------------------------------------------------
| 资 产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
|流动资产: | | | |流动负债: | | | |
|-------------|--|---|---|------------|--|---|---|
| 现金及银行存款 | 1| | | 短期存款 |46| | |
|-------------|--|---|---|------------|--|---|---|
| 贵金属 | 2| | | 短期储蓄存款 |47| | |
|-------------|--|---|---|------------|--|---|---|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 3| | | 财政性存款 |48| | |
|-------------|--|---|---|------------|--|---|---|
| 存放同业款项 | 4| | | 向中央银行借款 |49| | |
|-------------|--|---|---|------------|--|---|---|
| 存放联行款项 | 5| | | 同业存放款项 |50| | |
|-------------|--|---|---|------------|--|---|---|
| 拆放同业 | 6| | | 联行存放款项 |51| | |
|-------------|--|---|---|------------|--|---|---|
| 拆放金融性公司 | 7| | | 同业拆入 |52| | |
|-------------|--|---|---|------------|--|---|---|
| 短期贷款 | 8| | | 金融性公司拆入 |53| | |
|-------------|--|---|---|------------|--|---|---|
| 应收进出口押汇 | 9| | | 应解汇款 |54| | |
|-------------|--|---|---|------------|--|---|---|
| 应收帐款 |10| | | 汇出汇款 |55| | |
|-------------|--|---|---|------------|--|---|---|
| 减:坏帐准备 |11| | | 委托存款 |56| | |
|-------------|--|---|---|------------|--|---|---|

| 其他应收款 |12| | | 应付代理证券款项 |57| | |
|-------------|--|---|---|------------|--|---|---|
| 贴现 |13| | | 卖出回购证券款 |58| | |
|-------------|--|---|---|------------|--|---|---|
| 短期投资 |14| | | 应付帐款 |59| | |
|-------------|--|---|---|------------|--|---|---|
| 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 |15| | | 其他应付款 |60| | |
|-------------|--|---|---|------------|--|---|---|
| 自营证券 |16| | | 应付工资 |61| | |
|-------------|--|---|---|------------|--|---|---|
| 代理证券 |17| | | 应付福利费 |62| | |
|-------------|--|---|---|------------|--|---|---|
| 买入返售证券 |18| | | 应交税金 |63| | |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19| | | 应付利润 |64|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 |20| | | 预提费用 |65| | |
|-------------|--|---|---|------------|--|---|---|
| 流动资产合计 |21| | | 发行短期债券 |66| | |
|-------------|--|---|---|------------|--|---|---|
|长期资产: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67| | |
|-------------|--|---|---|------------|--|---|---|
| 中长期贷款 |22| | | | | | |
|-------------|--|---|---|------------|--|---|---|
| 逾期贷款 |23| | | 流动负债合计 |68| | |
--------------------------------------------------

--------------------------------------------------
| 资 产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年初数|期末数|
|-------------|--|---|---|------------|--|---|---|
| 减:贷款呆帐准备 |24| | |长期负债: | | | |
|-------------|--|---|---|------------|--|---|---|
| 应收租赁款 |25| | | 长期存款 |69| | |
|-------------|--|---|---|------------|--|---|---|
| 减:未收租赁收益 |26| | | 长期储蓄存款 |70| | |
|-------------|--|---|---|------------|--|---|---|
| 应收转租赁款 |27| | | 保证金 |71| | |
|-------------|--|---|---|------------|--|---|---|
| 租赁资产 |28| | |应付转租赁租金 |72| | |
|-------------|--|---|---|------------|--|---|---|
| 减:待转租赁资产 |29| | | 发行长期债券 |73| | |
|-------------|--|---|---|------------|--|---|---|
| 经营租赁资产 |30| | | 长期借款 |74| | |
|-------------|--|---|---|------------|--|---|---|
| 减:经营租赁资产折旧 |31| | | 长期应付款 |75| | |
|-------------|--|---|---|------------|--|---|---|
| 长期投资 |32| | | | | | |
|-------------|--|---|---|------------|--|---|---|
| 减:投资风险准备 |33| | | 长期负债合计 |76| | |
|-------------|--|---|---|------------|--|---|---|
| 固定资产原值 |34| | |其他负债款 |77| | |

|-------------|--|---|---|------------|--|---|---|
| 减:累计折旧 |35| | |所有者权益: | | | |
|-------------|--|---|---|------------|--|---|---|
| 固定资产净值 |36| | | 实收资本 |78| | |
|-------------|--|---|---|------------|--|---|---|
| 固定资产清理 |37| | | 资本公积 |79| | |
|-------------|--|---|---|------------|--|---|---|
| 在建工程 |38| | | 盈余公积 |80| |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39| | | 未分配利润 |81| | |
|-------------|--|---|---|------------|--|---|---|
| 长期资产合计 |40| | | | | | |
|-------------|--|---|---|------------|--|---|---|
|无形、递延及其他资产: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82| | |
|-------------|--|---|---|------------|--|---|---|
| 无形资产 |41| | | | | | |
|-------------|--|---|---|------------|--|---|---|
| 递延资产 |42| | | | | | |
|-------------|--|---|---|------------|--|---|---|
| 其他资产 |43| | | | | | |
|-------------|--|---|---|------------|--|---|---|
| 其他资产合计 |44| | | | | | |
|-------------|--|---|---|------------|--|---|---|
|资 产 总 计 |45|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83| | |
|------------------------------------------------|
| 补充资料:代保管证券(面值) 万元: |
| 抵押品 万元。 |
--------------------------------------------------

附件3:境外金融机构损益表

报告期 单位:人民币元
--------------------------------
| 项 目 | 行次 | 本期数 | 本年累计数 |
|-----------|----|-----|-------|
|一、营业收入 | 1 | | |
|利息收入 | 2 | | |
|金融企业往来收入 | 3 | | |
|手续费收入 | 4 | | |
|证券销售差价收入 | 5 | | |
|证券发行差价收入 | 6 | | |
|租赁收益 | 7 | | |
|汇兑收益 | 8 | | |
|其他营业收入 | 9 | | |
|二、营业支出 | 10 | | |
|利息支出 | 11 | | |
|金融企业往来支出 | 12 | | |
|手续费支出 | 13 | | |
|营业费用 | 14 | | |
|汇兑损失 | 15 | | |
|其他营业支出 | 16 | | |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 17 | | |
|四、营业利润 | 18 | | |
|加:投资收益 | 19 | | |
|加:营业外收入 | 20 | | |
|减:营业外支出 | 21 | | |
|五、利润总额 | 22 | | |
--------------------------------

附件4:境外金融机构(银行)综合监控比例报表报告期

单位:
人民币元
----------------------------------------------
| | | 存放款比例情况 | 中长期贷款比例情况 | 资产流动性比例情况 |
|序 |银行|------------|------------|------------|
| | | | | |余期1年|余期1年| | | | |
|号 |名称|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比例|以上贷款|以上存款|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比例|
|--|--|----|----|--|----|----|--|----|----|--|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资产利润率 | 资本充足率 | 备注 |
|序 |银行|------------|------------|-----|
| | | |平均资产| |资本(营|权重风险| | |折合|
|号 |名称|利润总额| 总额 |比例|运资金)|资产总产|比例|币种|率 |
|--|--|----|----|--|----|----|--|--|--|
| 1|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9| | | | | | | | | |
|--|--|----|----|--|----|----|--|--|--|
|10|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附件5:境外金融机构(银行)对最大10家客户贷款状况表

报告期: 单位:人民币元
--------------------------------
| | | 贷款余额/资本总额 | 备 注 |
|客户名称| 贷款余额 |-----------|------|
| | |上期末实际|本期末实际|币种|折合率|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8. | | | | | |
|----|------|-----|-----|--|---|
|9. | | | | | |
|----|------|-----|-----|--|---|
|10. | | | | | |
|----|------|-----|-----|--|---|
|合 计| | | | | |
--------------------------------













1996年10月4日

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技[200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1999年教育部3号令),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就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1.保护知识产权是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重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鼓励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拥有和保护知识产权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体现。

  2.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高等学校是产生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是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重要主体。高等学校拥有的知识产权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高等学校及其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等学校应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等学校管理,特别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 高等学校要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专利、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申请、保护和实施。

  3.知识产权工作是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将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引导,支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重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评价与考核及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把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质量和实施情况,作为评价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在教育部各类研究计划或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评审和验收中,项目单位、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的相关知识产权将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4.学习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为广大师生员工开设多种形式的讲座与培训。通过宣传与学习,培养和提高广大师生,包括科技人员、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知识产权意识。

  二、加强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5.健全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机构、技术秘密审查、专利申请及保护、产权归属、档案管理、人员流动、奖励、人员培训等。

  6.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促进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与保护。高等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补助经费,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作为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的费用,特别是应用于鼓励一些重要发明成果在境外申请专利,以及对境外重要专利的保护。

  7.加强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注重专利文献的利用。高等学校要把知识产权工作贯彻在科技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要将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作为项目的重要验收指标。重大科技项目要设立知识产权联络员,使其从立项开始就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高等学校要建立专利数据库,加强专利文献的收集、检索和利用。要重视在立项申请阶段和研发过程中的专利查新,优先支持能够形成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避免重复投入。

  8.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的审查保护工作。高等学校应依法加强科技人员学术交流活动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中涉及国家或本校知识产权内容的保密审查。规范论文发表前的保密性和专利性审查制度,避免发表论文导致泄密或使相应的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和创造性。科技人员在岗位变动和各种形式的国内外交流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注意保守秘密,自觉维护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高校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9.强化知识产权的导向作用。高等学校在制定教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奖励和职务聘任等业绩标准时,要把专利工作放在与承担项目、发表论文和申报科技奖励等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科技人员从事专利技术的开发工作,推动专利技术的转让和产业化。

  10.加大对发明人的奖励,保护发明人的权益。高等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的奖励。对在专利自己实施,以及专利许可、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转让、专利技术的折价入股中做出贡献的发明人、设计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给予奖励。

  四、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

  11.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高等学校要在《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

  12.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培训,为国家提供急需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的培训,积极为企业和中介机构培养一大批基层知识产权专业工作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包括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建设一支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将知识产权作为优先考虑的公派留学专业领域,尽快为国家输送一批涉外知识产权人才。

  13.增设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点。鼓励有相应条件的高等学校整合教学资源,设立知识产权法学或知识产权管理学相关硕士点、博士点,提升知识产权的学科地位。加强知识产权师资和科研人才的培养。

  1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高等学校应鼓励、支持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积极从事创新、发明活动并申请专利。在校学生获得发明专利者,学校可给予相应的奖励,或作为奖学金评定的指标,并在毕业或学位成绩中得到体现。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专利技术的保护和实施

  15.加强专利的信息交流,保护专利技术。支持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知识产权维权监督网络和专利信息交流网络体系,维护知识产权公平交易和实现产业化的信用环境。

  16.加强高等学校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强化专利管理与技术转移、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结合,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专利实施。鼓励在部分大学设立专利技术评估、集成、孵化机构,促进专利实施,以实施促保护。

  六、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联合对有关工作进行评估检查。

二00四年十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