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发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的通告

时间:2024-06-16 06:16: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4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的通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发布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的通告

国食药监注[2007]304号


  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9号),为规范保健食品的命名,确保保健食品名称的科学、准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现予以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

  一、保健食品命名一般要求
  (一)符合《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
  (二)每个产品只能有一个名称,其名称由品牌名、通用名、属性名三部分组成。
  (三)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简明、易懂,符合中文语言习惯。
  (四)同一申请人申报配方原料相同的多个保健食品,在命名时应当采用同一品牌名和通用名。
  (五)需要标注颜色、口味、特定人群等情形的,应当在属性名后加括号予以标识。

  二、品牌名和通用名的一般要求
  (一)品牌名和通用名间应有文字或符号区分。品牌名采用注册商标的,可以在注册商标名后右上角标示(圈R,下载查看),或其后加“牌”字;未采用注册商标的及已申请注册但还未获批准的,应在品牌名后加“牌”字。
  (二)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不得使用功能名称及其谐音字或形似字,不得使用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与功能相关联的文字以及误导消费者的词语。
  (三)不得使用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
  (四)不得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
  (五)不得使用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语言:如“高效、速效、第几代”。
  (六)不得使用消费者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及地方方言。
  (七)不得使用人名、地名(注册商标除外)。

  三、品牌名的特殊要求
  (一)品牌名一般采用文字型注册商标,字数一般不超过6个。
  (二)采用注册商标作为产品品牌名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商标注册人与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人相一致。商标注册人与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人不一致的,应当签订商标转让协议或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经国家商标局公告或备案。
  2. 注册商标的核定使用范围应包括申请注册的产品类别。
  (三)不得使用外文字母、汉语拼音、数字、符号等。

  四、通用名的特殊要求
  (一)一般以产品的主要原料命名,并使用科学、规范的原料名称,两种以上原料组成的保健食品,不得以单一原料命名。通用名字数不超过10个。
  (二)不得使用已经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配方为单一原料并以原料名称命名的除外。
  (三)配方由三种以上维生素或矿物质组成的产品方可以“多种维生素或矿物质”命名。
  (四)不得使用外文字母、汉语拼音、数字、符号等,以维生素等原料命名的除外,如维生素C。
  (五)不得使用特定人群名称。

  五、本规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六、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发布的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司法部关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办理内地律师向香港律师会申报年度登记注册问题的批复

司法部


司法部关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办理内地律师向香港律师会申报年度登记注册问题的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
你公司4月8日《关于解决在港内地律师向香港律师会年度登记注册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根据司发函(1997)309号《关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有关职责问题的通知》,你公司办理内地律师及执业机构向香港律师会申报年度登记注册的范围仅限于经我部批准的内地律师事务所在香港设立的分支机构及其律师和你公司所属法律服务机构的律师。他们应持有
律师资格证书和律师执业证书。
原内地的律师停止在内地律师事务所执业,向司法行政机关交回律师执业证后,已不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的律师。这些人员到香港受聘于香港律师事务所是个人行为,你公司不应为他们出具职业操守评定和办理向香港律师会申报年度登记注册的事宜。



1998年5月19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技术推广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技术推广的通知

农办农[2008]138号


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农业(农林)厅(委):

  目前,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收获在即,秋冬种也将由北向南全面展开。为切实抓好今年秋收秋种工作,确保秋粮丰收,并为明年夏粮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各地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当晚播技术(以下简称“双晚”技术)。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大力推广“双晚”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耕作制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夏玉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冬小麦适期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健生长,安全越冬。实践证明,“双晚”技术是一项重大的节本增效实用技术。近几年,黄淮海地区适应新变化,积极推广“双晚”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各地进展仍不平衡,推广普及率还不高,潜力还相当大。各地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广这一行之有效的实用技术。

  二、强化督导,切实抓好技术措施落实

  各地要把“双晚”技术的推广作为今年秋冬种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落实。各级农业部门的负责人都要确立一个联系点,落实责任,切实推动“双晚”技术的推广。农业部和各省安排的高产创建示范片必须首先推广“双晚”技术,为农民做出示范。

  三、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双晚”技术方案,研究提出各地玉米最适收获期和小麦最佳播种期。要建立专家包片指导制度,按照“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模式,开展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生产指导和现场观摩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

  四、做好宣传引导,更快普及“双晚”技术

  结合召开秋冬种工作部署会议、举办技术培训班,切实抓好“双晚”技术的落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及早发布“双晚”技术信息,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推广应用。近期,要抓紧制作宣传片,尽快在广播电视上进行宣传播放。同时,充分利用“农技110”、“三电合一”、手机短信服务等形式,更快、更广、更好地宣传普及“双晚”技术,力争家喻户晓。

二○○八年九月十日